(撰稿:宋树青 摄影:李甜甜)2017年4月6日晚上七点,太阳集团tcy8722的官方网站于至善楼206教室举办了16级硕士研究生第五期“立德论坛·学术沙龙”。本次沙龙以“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现实意义”为主题,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洪赞、骆琳琳、孙盼、宋树青、王少菲为本次沙龙的主讲人,此次活动邀请朱海龙教授作为指导嘉宾,并由李甜甜、常荣主持。太阳集团tcy8722的官方网站16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洪赞同学对“异化劳动”的理论来源进行了论述,分别从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相关经典作家对“异化”和劳动两方面内容的思想进行了论述,并说明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异化劳动”概念由“异化”和“劳动”两部分内容构成。“异化”作为一个较普遍的概念,并被提到哲学的高度,是从德国的古典哲学开始的。将“劳动”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加以肯定,是从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开始的。我们要认真探究“异化劳动”的理论来源,对“异化劳动”理论作出科学的评价。
(图为主讲人洪赞讲演画面)
骆琳琳同学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分析”为主题,从两个方面对这一个主题进行阐述,首先第一个方面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不同异化现象深入的分析,将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和人相异化。随后骆琳琳同学又简单分析了异化劳动四项基本规定之间的关系。
(图为主讲人骆琳琳讲演画面)
孙盼同学对异化劳动理论的影响和局限性进行了论述,分别从异化劳动理论的影响、局限性进行阐述。异化劳动理论作为早期马克思思想,不免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影响较大,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论证等带有抽象化和理想化的特点。异化劳动使马克思看到了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除此之外,异化劳动理论弄清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因而克服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缺陷。但是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根源,大大深化了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但是,异化劳动理论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异化劳动理论反映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只是初步的,具有极大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异化劳动的局限性从唯物史观的观点出发,该理论将“人的本质”理解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这是种理想化的劳动,人通过自由自觉的劳动而得到快乐。然而这些宝贵的思想都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为主讲人孙盼讲演画面)
宋树青同学主要以“人本主义的异化观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为中心观点进行了第四部分的交流,以异化劳动根本性质及起源为切入点,探讨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究竟何者为本原,以及在之后的著作中将“私有财产”升华为“资本”这一表明社会关系的确切表达,接着便是以讲清“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从而跳脱费尔巴哈“类本质”的观点,再以一种现实的关系去丰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问题,说明产生这一问题不是一种纯粹理论上的思考,而是由于现实的关系而导致的现实压迫与被压迫。最后,回归到《1844》的初衷,异化劳动终归是要说明现有制度的阶段性,则是说明新制度到来的科学性,而后面的著作中便是不再用太多的单纯逻辑的证明来说明问题,更多地用现实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来说明共产主义到来的合理性。
(图为主讲人宋树青讲演画面)
王少菲同学以“从异化劳动看当代中国的劳动问题”为中心主题做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异化劳动现象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的原因、异化劳动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具体表现,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该如何克服劳动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表明了异化劳动的扬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劳动异化的现象不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仍不能避免劳动异化,虽然说只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彻底地消灭异化劳动,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我们仍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克服劳动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多方的配合,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地探索。
(图为主讲人王少菲讲演画面)
朱海龙教授就本次沙龙进行点评,首先肯定了活动的意义,祝贺本次论坛圆满完成,“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良性互动是极好的,双方都能获益匪浅,同时指出同学们注意语言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期望学术沙龙常态化举办,并祝福越办越好。
本次学术沙龙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本次活动旨在增进友谊,加强学习、交流、共同进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图为朱海龙教授与五位主讲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