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验
“大思政课”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大思政课”理念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好落细落实素养“六个要”的重要遵循,具体应在四个“心”上下功夫。
——厚植立德树人的初心,担当起“大”责任。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承担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之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90后、00后大学生是人生奋斗黄金期与强国目标实现期完美契合的一代人,他们的志向、德行、成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引路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影响深远,因此,必须修炼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内功,才能发挥好“树人”力量。首先就要爱国,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要做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引导学生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行动中刻画着真善美,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使命高度和德行向度的课。
——增强理实一体的信心,塑造好“大”格局。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涉及历史、现实、未来视角的纵横,关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内容的贯通,格局宏大、内容丰富。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需要“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上学生会提出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合格的思政课老师,一要吃深、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过程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看待问题、辩证认识问题、理性分析问题。二要时刻不放松对新理念、新思想的学习。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在头脑里、实践于教学中。三要结合中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展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引导学生善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铭记苦难辉煌的历史光阴、感恩砥砺奋斗的现实光景、憧憬乘风破浪的未来光明,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理论深度与实践力度的课。
——坚定创新创造的恒心,锻造出“大”本领。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政课教师要打造始终紧跟时代、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重在创新、要在坚持。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学创新创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教材给出的是教学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让不同类型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一是体现在内容解读上。应根据教材重难点、社会需求点、学生困惑点、前沿理论点强化备课,做到常讲常新;运用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理论与实证、大众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的丰富资源充实内容,做到有血有肉;融合学科话语精髓、生活话语现实、网络话语潮流、学生话语习惯来表达内容,做到讲实讲活。二是体现在方法应用上。可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满足多样性学习需求;运用智慧教学APP,增强“交互式”教学,满足“三全”互动效果;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微电影展示、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丰富“拓展式”教学,提升学生高阶性实践能力;打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实现“沉浸式”教学,满足“身临其境”学习需求。还可创新及时聚焦时政的直播课堂、传承红色文化的移动课堂、深化理论研究的名师课堂等,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创新亮度和视野广度的课。
——凝聚协同合作的同心,打造好“大”团队。
讲好“大思政课”,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渗透,加强协同、凝聚合力。
“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耕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还要协同好立德树人的合力。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纵向衔接的意识,强化高校不同思政课程教师之间横向贯通的意识,强化思政课教师与各类课程教师相互配合的意识,强化思政课教师与其他教职员工、家长相辅相成的意识。助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助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协同黏度和育人效度的课。
(作者系太阳集团tcy8722的官方网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1-09/09/content_1538378.htm?div=-1